学习工具

热门频道

『自相矛盾』基本信息

繁体自相矛盾
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
怎么读
字数4

『自相矛盾』的意思和解释

【成语解释】
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的盾牌。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。
【典故出处】
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莫之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,何如?’其人勿能应也。”
【语法用法】
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【成语结构】
主谓式
【产生年代】
古代成语
【感情色彩】
贬义成语
【成语正音】
相,不能读作“xiànɡ”。
【成语辨形】
矛,不能写作“予”或“茅”。

「自相矛盾」是什么意思(词典修订版)

【词典解释】语本《韩非子·难势》:“人应之曰:『以子之矛,陷子之楯,何如?』其人弗能应也。”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、互相抵触。

「自相矛盾」是什么意思(网络释义版)

【网络释义】

自相矛盾

  • 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,读音是zì xiāng máo dùn,①比喻一个人说话、行动前后抵触,不一致。②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。
  • 这个成语出自于《韩非子》,讲的是: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,说他的盾坚固得很,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,说他的矛锐利得很,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。有个围观的人问道: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”时,此人无以对答。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。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。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、不相应合。
  • 推荐阅读